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肝硬化 > 肝硬化治疗 >
发布日期:25-10-16 阅读量138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在慢性肝病的发展进程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这两个医学术语常让患者感到困惑。它们看似相似却有着本质区别,犹如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肝病专家常怀利主任用生动比喻为我们揭开这两者的神秘面纱:“如果说肝纤维化是肝脏的自我修复尝试,那么肝硬化就是这场持久战留下的伤疤。”
健康的肝脏如同柔软富有弹性的海绵组织,当受到病毒、酒精或脂肪堆积等因素攻击时,会启动天然防御系统——产生胶原纤维进行修补。此时的肝纤维化属于可逆阶段,就像皮肤擦伤后形成的结痂,通过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消退。但若损伤持续存在,这些原本有序排列的纤维束会逐渐紊乱交织,形成假小叶结构,这时便跨入了不可逆的肝硬化阶段。
常主任指出关键分水岭在于组织结构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纤维化的基质仍保持正常肝小叶架构;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则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血液循环路径彻底重构。”这种结构性破坏直接导致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早期肝纤维化患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可能仅表现为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右上腹隐痛、牙龈出血倾向等体征。到了肝硬化阶段,身体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面色晦暗如古铜色(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发红(肝掌)、前胸背部蜘蛛状血管痣密布。更危险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呕血,以及腹腔积液引起的腹部膨隆。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肝硬化都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来。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可直接导致肝硬化发生。因此定期监测肝脏硬度值(通过FibroScan检测)成为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
对于仍处于纤维化阶段的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联合抗纤维化药物能有效阻断疾病进程。临床数据显示,规范使用核苷类似物可使部分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减轻甚至逆转。而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重点转向管理并发症——利尿剂控制腹水、内镜下套扎预防出血、人工肝支持系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常怀利特别强调:“很多患者等到出现腹水才就医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他建议高危人群(乙肝携带者、长期饮酒者)每年进行一次肝脏弹性成像检查,这项无创技术能精准评估纤维化程度,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无论是对抗纤维化还是延缓硬化进展,戒酒都是首要任务。酒精不仅直接毒害肝细胞,还会加速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胶原沉积。营养支持同样重要,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有助于改善蛋白质代谢失衡状态。适度运动被证实可通过调节脂联素水平发挥保肝作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门脉压力。
站在医学前沿回望,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不是必然命运。现代肝病学的进步正在改写这一进程:通过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患者得以在不可逆阶段到来前按下暂停键。正如常怀利医生所言:“认识差异只是第一步,把握时机才是守护肝脏健康的关键。”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