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肝硬化 > 肝硬化治疗 >
发布日期:25-11-04 阅读量143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肝脏,作为人体至关重要的解毒与代谢器官,其健康状况对整体机能影响深远。而肝硬化,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肝硬化的发生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资深肝病医生庄淑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
在导致肝硬化的众多因素中,病毒性肝炎首当其冲。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据相关研究统计,约70%-80%的肝硬化患者是由乙肝病毒长期感染所致。当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时,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坏死,进而促使肝脏纤维组织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纤维组织不断累积,最终导致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形成肝硬化。同样,丙型肝炎病毒也具有类似的致病机制,它悄无声息地损害肝脏,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一方面,它们会影响脂肪在肝脏内的代谢,导致脂肪堆积,引发酒精性脂肪肝;另一方面,酒精还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膜,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了修复受损的组织,肝脏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产生过多的纤维结缔组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肝硬化。一般来说,男性平均每天饮酒折合乙醇量大于40g(女性大于20g),持续5年以上,就极有可能患上酒精性肝病,进而增加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类疾病主要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蓄积,会导致肝细胞膨胀、破裂,释放出炎症因子,吸引免疫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肝脏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促使肝脏星状细胞活化,合成大量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于肝脏间质,最终引发肝硬化。而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硬化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进入了较为严重的阶段。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组织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在这些疾病的作用下,肝脏内的免疫细胞异常活跃,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持续攻击正常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造成肝脏组织的广泛破坏。随着病情进展,肝脏逐渐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不可避免地走向硬化的结局。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多数会在数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参与肝硬化的形成过程。比如遗传代谢性疾病,像血色病,患者体内铁代谢紊乱,过量的铁沉积在肝脏及其他器官,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还有药物或毒物中毒,某些特定药物如异烟肼、甲氨蝶呤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个体对其敏感,可能会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损伤,长期积累也可诱发肝硬化。另外,反复发生的心力衰竭导致肝脏淤血时间长,也会因缺氧等原因促使肝硬化发生。
综上所述,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这些病因对于我们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庄淑英医生提醒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保护肝脏的关键所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肝脏健康,远离肝硬化的威胁。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