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11-19 阅读量109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负责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能量等重要功能。然而,当肝脏长期受损,正常的肝组织逐渐被疤痕组织取代,就会形成肝硬化。这种病变不仅会让肝脏失去弹性,还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导致肝硬化?肝病医生高子敏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在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中,病毒性肝炎无疑是最主要的“元凶”。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最为常见。
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硬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80%的肝癌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而肝硬化正是肝癌的重要前驱病变。
丙肝病毒同样具有高度的慢性化倾向,且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肝硬化。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普及,丙肝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但预防感染仍是关键。
长期大量饮酒是另一大肝硬化病因。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由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研究表明,每天摄入乙醇超过40克(相当于1两白酒),持续5年以上,肝硬化风险将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存在个体差异。女性由于体内分解酒精的酶较少,同等饮酒量下更易患病。此外,酗酒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肝损伤。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硬化的唯一有效手段,早期干预可使部分患者的肝功能逆转。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肝硬化的重要病因。这类疾病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早期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脂肪肝),若不控制,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导致肝硬化。
高子敏医生指出,NAFLD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转氨酶升高或超声提示脂肪肝。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运动是防治的关键。对于已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触发免疫紊乱有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细胞或胆管,导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以AIH为例,患者多为女性,常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肝外表现。诊断依赖于自身抗体检测和肝穿刺活检。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早期规范治疗可延缓肝硬化进程。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还有一些相对少见但同样重要的病因:
肝硬化一旦形成,完全逆转较为困难,因此预防尤为重要。高子敏医生建议: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早期病变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表现时,可能已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因此,了解肝硬化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保护肝脏健康的关键。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肝脏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远离肝硬化的威胁。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