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肝硬化 > 肝硬化治疗 >
发布日期:25-08-27 阅读量169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体检报告上“肝纤维化”几个字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许多患者陷入恐慌:“是不是迟早要变成肝硬化?”针对这一普遍担忧,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给出了明确答案:肝纤维化并非必然走向肝硬化,通过科学干预完全有可能实现病情逆转。关键在于理解疾病本质、把握黄金干预期,并采取系统化的健康管理策略。
常怀利解释,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就像皮肤受伤后结疤一样。当炎症持续存在时,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并分泌大量胶原蛋白,这些物质逐渐取代正常肝组织形成网格状结构。但在早期阶段(S1-S2期),这种改变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只要去除病因,部分纤维组织可以被机体重新吸收。真正质变的转折点出现在S3-S4期,此时假小叶形成标志着进入肝硬化阶段。因此,能否阻断病程进展的核心在于能否在纤维化尚未固化前采取有效措施。
导致肝纤维化的常见诱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滥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乙肝为例,未经控制的病毒复制会不断刺激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而长期饮酒者每天摄入超过40克纯酒精,相当于给肝脏浇灌腐蚀剂;肥胖人群内脏脂肪释放的炎性因子同样加剧肝损伤。常医生强调:“治疗不是盲目用药,而是像拆弹专家一样精准排除隐患。”对于病毒携带者,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下限以下;戒酒者若能彻底远离酒杯,配合营养支持,肝脏再生能力令人惊叹;即使是看似顽固的脂肪肝,通过减重5%-10%也能显著改善组织学表现。
延缓病情恶化需要组合拳策略:饮食上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脂、低糖、低盐、高蛋白),特别推荐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优质植物蛋白;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游泳、快走都是理想选择;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肝细胞修复效率,夜间保证7-8小时深度睡眠至关重要。此外,避免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谨慎对待保健品中的不明成分。定期监测同样不可或缺,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弹性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评估,能及时发现微小变化。
焦虑情绪反而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肝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常怀利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企业高管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查出肝纤维化后陷入极度恐惧,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经过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他学会用冥想缓解压力,配合药物治疗后指标明显好转。这提示我们,保持积极心态、建立规律作息、培养兴趣爱好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同样重要。
站在医学进步的高度回望,肝纤维化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正如常怀利所说:“肝脏拥有强大的再生潜能,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它完全有能力自我修复。”从今天开始,把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用科学态度对抗疾病进程,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