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发布日期:25-09-16 阅读量113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在抗击乙肝病毒的道路上,许多患者历经艰辛终于迎来“转阴”的好消息,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即便乙肝指标已转为阴性,部分患者仍难逃肝硬化的命运。这一矛盾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此,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进行专业解读。
高子敏医生指出,乙肝转阴并不意味着肝脏损伤完全停止。长期的病毒复制会在肝组织内留下不可逆的痕迹,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过后留下的废墟。这些受损区域会逐渐形成纤维瘢痕,即医学上所说的“肝纤维化”。当这种修复过程过度活跃时,就会演变成肝硬化。就像皮肤受伤愈合后可能留下疤痕一样,肝脏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可能导致结构改变。
更为关键的是,有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并未因病毒消失而平息战火。持续存在的免疫反应仍在攻击已经受损的肝细胞,造成慢性炎症状态。这种隐匿性的炎症如同暗流涌动,不断侵蚀着肝脏的正常架构,促使纤维组织进一步增生。此时,即使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踪迹,但肝脏内部的病理进程仍在悄然推进。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治疗时机的把握。不少患者在确诊前已携带病毒多年,其间肝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等到开始规范治疗时,某些区域的肝小叶结构早已遭到破坏。特别是那些忽视定期体检、未能及时发现病情的人群,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这就好比房屋地基出现裂缝后才修补屋顶,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根基已然动摇。
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酒精摄入、药物滥用、肥胖等因素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酗酒者,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会加速肝硬化的发展进程。此外,合并脂肪肝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肝脏面临多重打击,更容易走向硬化结局。
高子敏医生特别提醒,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逆转现有的肝损伤。因此,对于已经存在明显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单纯追求病毒学应答远远不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并发症等多维度管理策略。就像治理水土流失不仅要植树造林,还要修筑梯田、涵养水源一样,肝硬化防治也需要系统性方案。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高子敏医生建议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乙肝转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仍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无创诊断技术如瞬时弹性成像仪,可以早期发现肝硬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伤肝因素、遵医嘱用药,才是守护肝脏健康的长久之计。
总之,乙肝转阴后仍有可能发生肝硬化,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树立全病程管理理念,才能有效阻断疾病进展,真正实现肝脏健康的长治久安。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