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肝病检查 > 肝功能 >
发布日期:25-08-02 阅读量60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在体检报告中,“肝功能”一词频繁出现,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哪些指标才能真正反映肝脏的健康状态。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为大家详细解析肝功能检查的核心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帮助大家科学解读自己的检测结果。
一、转氨酶类——肝细胞损伤的敏感信号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这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熬夜或饮酒也可能引起短暂性波动,因此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ALT类似,但分布更广泛(如心肌、肌肉等)。若AST显著高于ALT,可能提示非单纯性肝病,需排查心脏疾病或其他系统问题。
高子敏医生强调:“单独一次轻度升高不必恐慌,但持续异常则需警惕慢性炎症的存在。”
二、胆红素代谢——排泄功能的试金石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这三项共同反映肝脏处理胆色素的能力。其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多与胆道梗阻相关;间接胆红素偏高可能源于溶血性疾病或Gilbert综合征(一种良性遗传病)。若三者均明显增高,则可能是严重肝损伤的表现。
尿胆原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可进一步验证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程度。例如,阻塞性黄疸时尿液颜色会变浅甚至无色。
三、蛋白质合成能力——肝脏储备功能的体现
白蛋白(ALB):由肝脏独家生产,其水平下降通常意味着肝实质细胞减少或合成功能障碍。低白蛋白血症可能导致水肿、腹水等症状。
球蛋白(GLB)及白球比(A/G):免疫系统活跃度会影响球蛋白含量。若A/G倒置(即球蛋白超过白蛋白),常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倾向。
四、碱性磷酸酶与γ-谷氨酰转肽酶——胆管系统的风向标
碱性磷酸酶(ALP):儿童生长期生理性增高属正常现象,而成人显著升高多与胆汁淤积有关,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酒精性肝病极为敏感,长期饮酒者即使未出现症状也可能表现为GGT单独升高。此外,药物性肝损害也会优先影响该指标。
五、凝血功能评估——隐形的生命防线
凝血因子几乎全部由肝脏制造,因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参数能有效反映肝脏的合成储备能力。肝硬化晚期患者常因凝血障碍出现皮下瘀斑、鼻出血等情况。
高子敏医生的专业建议
动态观察比单次数值更重要:某些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波动不代表病理意义,定期复查才能发现趋势性变化。
综合分析不可偏废:没有哪一项指标能独立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全面评估。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即使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也不代表可以肆意挥霍健康。戒酒、控重、慎用药仍是护肝的关键。
总之,肝功能检查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整个机体的代谢平衡状态。通过科学解读这些指标,我们不仅能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更能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主动维护肝脏健康。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