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传染 >
发布日期:25-07-08 阅读量181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在肝病相关的诸多疑问中,乙肝携带者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的肝病医生程进明,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程进明医生在肝病诊疗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首先明确指出,乙肝携带者的情况并不会像传统遗传病那样,直接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确实存在垂直传播的风险,也就是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其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在生育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有可能将病毒传递给下一代。
具体来说,在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从而造成感染,这是最常见的母婴垂直传播方式。另外,在孕期,如果胎盘出现损伤等情况,也有一定的几率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然而,程进明医生强调,不必过于恐慌,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手段来阻断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对于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如果乙肝病毒载量较高,在怀孕24 - 28周时,可能会建议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含量,减少传染给胎儿的风险。
而且,在宝宝出生后,及时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接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宝宝提供被动免疫,直接中和可能进入宝宝体内的乙肝病毒;而乙肝疫苗则可以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产生主动免疫,使其自身产生抗体来抵御乙肝病毒的侵袭。通过这样规范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乙肝携带者所生的宝宝都可以避免被乙肝病毒感染,健康成长。
程进明医生还提到,除了分娩时的垂直传播外,在宝宝出生后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比如母亲和孩子之间有血液接触(比如母亲嘴唇出血亲吻孩子等特殊情况),或者共用一些可能引起血液污染的物品,也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潜在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总之,乙肝携带者本身并不是将乙肝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但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不过只要按照现代医学的要求,在孕期做好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以及宝宝出生后规范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就能最大程度保障宝宝不被乙肝病毒感染,让乙肝携带者也能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