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传染 >
发布日期:25-08-12 阅读量61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病原体,其传染性强且危害巨大。了解乙肝如何通过血液传播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一过程,并提供实用的防护建议。
一、什么是乙肝的血液传播?
所谓“血液传播”,是指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体液进入另一个人体内,从而导致感染的过程。这种传播方式不仅限于直接输血,还包括其他多种形式的接触。程进明医生指出:“任何导致破损皮肤、黏膜与含病毒血液接触的情况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这意味着即使是极少量的血液暴露也可能造成感染。
二、常见的血液传播途径有哪些?
医疗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在未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进行注射、针灸、纹身、穿耳洞等侵入性操作时,如果使用了被污染的器具,就有可能将病毒带入人体。此外,牙科治疗中使用未经彻底灭菌的设备也存在风险。
共用个人物品:与他人共享剃须刀、指甲剪、牙刷等可能沾染血液的个人护理用品也是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这些日常小物件看似无害,实则暗藏危机。
意外创伤:当健康人的伤口接触到他人的新鲜血液时,比如交通事故后的紧急救援现场,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感染。同样,儿童之间因打闹造成的抓伤、咬伤也应引起注意。
母婴垂直传播:母亲分娩过程中,婴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吸入混有母血的羊水;或者在出生后的密切接触中,如母乳喂养时乳头破裂出血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静脉药瘾者共用针具:吸毒人群由于频繁共用注射器而成为高危群体。这种行为极大地增加了血液传播的风险。
三、如何有效阻断血液传播链?
加强医疗卫生管理:确保所有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制度。对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进行高标准的消毒处理。
提高公众意识:普及正确的卫生知识,让人们认识到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的重要性。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更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安全处置废弃物:正确处理用过的棉签、纱布和其他医疗废物,防止它们成为二次污染源。家庭中也应设置专门的容器收集锐利物品,避免随意丢弃造成伤害。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莫过于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首剂疫苗,并按规定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成年人尤其是高风险职业者也应主动接种疫苗以获得保护。
及时清洗消毒:一旦发生皮肤破损并接触到可疑血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四、结语
程进明医生强调:“虽然乙肝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但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感染。”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机会,同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疫苗接种计划,构建群体免疫屏障。通过科学的认知和行动,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乙肝的威胁。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