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症状 >
发布日期:25-11-26 阅读量140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中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国家。尽管新生儿疫苗接种已显著降低儿童感染率,但成人患者若未及时干预,仍可能面临严重健康威胁。今天,我们邀请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解析乙肝的常见危害表现,助您科学认知疾病、远离健康隐患。
常怀利医生指出,乙肝最危险之处在于其“沉默”的早期表现。多数患者在急性感染期仅出现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甚至完全无症状。这使得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察觉,导致病毒在体内长期潜伏,逐步发展为慢性肝炎。
典型案例:35岁的李先生因持续疲劳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测确诊为慢性乙肝。他回忆道:“半年前体检转氨酶略高,但没当回事,没想到竟是乙肝作祟。”
乙肝病毒通过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引发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如浓茶、肝区隐痛等症状。长期炎症会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肝纤维化。
数据警示: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年内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30%-50%。
肝纤维化若未及时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此时肝脏表面布满结节,正常组织被瘢痕取代,功能严重衰退。患者可能出现腹水、下肢水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中,约70%由乙肝引起,晚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不足50%。
乙肝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诱发基因突变。数据显示,乙肝相关肝癌占我国肝癌病例的84%,且发病年龄较其他病因提前10-15年。
高危信号:40岁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史、合并肝硬化或糖尿病的乙肝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筛查。
乙肝不仅伤肝,还会引发多种肝外表现:
乙肝患者常面临社会歧视和自我否定。一项调查显示,超60%的患者因疾病影响婚恋、就业,部分人甚至产生抑郁倾向。常怀利医生强调:“乙肝歧视源于无知,规范治疗可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
“乙肝的危害不在于病毒本身,而在于对疾病的忽视。”常医生呼吁公众破除两大误区:
结语
乙肝如同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早期识别危害、规范治疗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住:每一次定期体检都是对健康的负责,每一次科学防护都是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携手打破乙肝恐惧,拥抱健康未来!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