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 肝硬化 | 酒精肝 | 肝纤维化

乙肝危害全揭秘:肝病医生常怀利详解常见表现与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5-11-26 阅读量140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中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国家。尽管新生儿疫苗接种已显著降低儿童感染率,但成人患者若未及时干预,仍可能面临严重健康威胁。今天,我们邀请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解析乙肝的常见危害表现,助您科学认知疾病、远离健康隐患。

一、乙肝的“隐形杀手”特性:早期症状隐匿需警惕

常怀利医生指出,乙肝最危险之处在于其“沉默”的早期表现。多数患者在急性感染期仅出现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甚至完全无症状。这使得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察觉,导致病毒在体内长期潜伏,逐步发展为慢性肝炎。

典型案例:35岁的李先生因持续疲劳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测确诊为慢性乙肝。他回忆道:“半年前体检转氨酶略高,但没当回事,没想到竟是乙肝作祟。”

二、乙肝的五大核心危害表现

1. 肝脏炎症反复发作,肝细胞持续受损

乙肝病毒通过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引发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如浓茶、肝区隐痛等症状。长期炎症会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肝纤维化。

数据警示: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年内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30%-50%。

2. 肝硬化:不可逆的“疤痕化”进程

肝纤维化若未及时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此时肝脏表面布满结节,正常组织被瘢痕取代,功能严重衰退。患者可能出现腹水、下肢水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中,约70%由乙肝引起,晚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不足50%。

3. 肝癌风险飙升,乙肝成首要诱因

乙肝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诱发基因突变。数据显示,乙肝相关肝癌占我国肝癌病例的84%,且发病年龄较其他病因提前10-15年。

高危信号:40岁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史、合并肝硬化或糖尿病的乙肝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筛查。

4. 全身多系统损害,生活质量骤降

乙肝不仅伤肝,还会引发多种肝外表现:

  • 消化系统:胆汁淤积导致脂肪泻、皮肤瘙痒;
  • 血液系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
  • 神经系统:肝性脑病引发意识模糊、行为异常;
  • 肾脏损伤:乙肝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患者。

5. 心理与社会负担:隐形的“双重打击”

乙肝患者常面临社会歧视和自我否定。一项调查显示,超60%的患者因疾病影响婚恋、就业,部分人甚至产生抑郁倾向。常怀利医生强调:“乙肝歧视源于无知,规范治疗可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

三、高危人群自查与预防指南

1. 哪些人需重点警惕?

  • 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
  • 静脉药瘾者、多性伴人群;
  •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透析患者)。

2. 三级预防体系筑牢健康防线

  • 一级预防: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
  •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定期检测乙肝五项,抗体滴度<10mIU/mL时加强接种;
  • 三级预防:确诊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四、常怀利医生特别提醒

“乙肝的危害不在于病毒本身,而在于对疾病的忽视。”常医生呼吁公众破除两大误区:

  1. “小三阳”无需治疗:即使肝功能正常,若病毒载量高仍需干预;
  2. 保肝药能替代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药物可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结语
乙肝如同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早期识别危害、规范治疗可将风险降至最低。记住:每一次定期体检都是对健康的负责,每一次科学防护都是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携手打破乙肝恐惧,拥抱健康未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咨询在线医生,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在线医生将全天候竭诚为您服务!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 咨询热线:
    0371-55365124

  • 门诊时间:
    8:00-18:00

  • 医院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106号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

医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