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症状 >
发布日期:25-11-26 阅读量163次 来源: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全球约2.96亿人感染,中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区。尽管新生儿疫苗接种已使儿童感染率大幅下降,但成人对乙肝传播的认知仍存在误区。今天,我们邀请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揭开乙肝传染的神秘面纱。
高子敏医生指出,血液是乙肝病毒最“活跃”的传播载体。当健康人接触被污染的血液时,病毒可能通过皮肤或黏膜破损处入侵。常见场景包括:
案例警示:曾有患者因共用修脚刀感染乙肝,只因刀具残留微量血液且未彻底消毒。
我国约30%慢性乙肝由母婴传播导致。高医生强调,母婴传播并非“命中注定”,通过科学干预可大幅降低风险:
阻断方案: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后续按0-1-6月程序接种,阻断率可达95%以上。
无保护性行为是成人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传播,尤其当一方存在生殖器溃疡或炎症时风险更高。高医生提醒:
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与感染者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均安全。但若双方均有口腔溃疡,理论上存在极低概率,实际案例尚未见报道。
蚊子吸血时注入的是唾液而非前一次吸食的血液,且乙肝病毒在昆虫体内无法复制。目前无证据表明蚊虫可传播乙肝。
乙肝病毒不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与感染者同处一室无需担心。
若母亲病毒载量低且新生儿完成免疫阻断,母乳喂养利大于弊。但需避免乳头破裂出血时哺乳。
“乙肝歧视源于无知。”高医生呼吁社会消除偏见,同时强调个人防护责任:“了解传播途径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更理性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他建议将乙肝检测纳入婚检、孕检常规项目,让更多人早发现、早治疗。
结语
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的误解与忽视。通过科学认知传播途径、规范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乙肝威胁降至最低。记住:知识是最好的疫苗,理性是最有力的防护盾。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